遠端脛骨骨折,主要發生在兩個族群:一個大宗是年輕人,以外傷為主;另一個族群是老年人,主要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目前為止,其標準治療,仍莫衷一是:到底要不要開刀?開刀的話應該怎麼開?意見分歧甚大。
對一個骨科醫師而言,遠端脛骨骨折真是個夢魘。這個地方因為接近踝關節,加上沒有什麼肌肉軟組織包覆,簡單來說就是「皮薄肉少」,所以一旦骨折,開放性骨折的機率相當高
你問我開放性骨折及閉鎖性骨折有什麼差別?
部位特性
治療策略上,中段骨幹骨折相對簡單,以骨髓內釘(intramedullary nail, IM nail)為主,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九成以上。
而隨著骨折部位越離開骨頭中心,髓內釘固定效果就越差,鋼板固定的角色就越吃重。至於關節內骨折,因為治療講求的是100分的復位,治療就是以鋼板及鋼釘為主。
所以遠端脛骨骨折的特性總結起來就是:皮薄+小塊 = 難固定
但是因為髓內釘還是有比鋼板優勢的地方(支撐力強,病人可提早下床),許多醫師還是試圖要將其使用在較靠近關節的骨折治療。於是就產生了這個十年論戰:髓內釘 VS. 鋼板
髓內釘 VS. 鋼板
- 髓內釘:優點:傷口小,較不易感染
- 鋼板:優點:骨折復位容易
Cochrane Review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及本院的實證醫學團隊在實證醫學界執牛耳的 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 (CDSR)發表了一篇文章:
回顧人類現有文獻,總共收錄三篇隨機分派試驗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173個病人。
結論:
而有兩個正在執行的 clinical trials,比較nailing 和plating,或許在未來的update,可以解決部分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