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壞死性筋膜炎:神仙見了也發愁

作者:郭亮增醫師




一個值班的六月午後,一通電話打破了辦公室的寧靜。

「骨科醫師嗎?!這邊是急診,現場有一個80歲女性,右上肢紅腫,疑似壞死性筋膜炎...」

聽到這種會診,讓昏昏欲睡的我瞬間醒了過來。打開電腦,看了一下病人的資料:發燒,白血球上升,CRP破百,在看了現場的照片後,心裡也不禁暗自咒罵:「X的!最近也太多了吧...怎麼又是這種case!」



壞死性筋膜炎


和大家耳熟能詳的蜂窩性組織炎不同,「壞死性筋膜炎」是深及筋膜的感染。由於深筋膜平滑且沒有免疫細胞,具有「散播歡樂散播愛」的特性,深入此處的細菌,簡直是如魚得水,也讓它有著快速擴散 + 致死率極高的特色。

治療完全不一樣。蜂窩性組織炎治療是以抗生素為主,抗生素無效再開刀。而壞死性筋膜炎的標準治療是筋膜切除術 (fasciectomy)加上抗生素,而且開刀是越早越好。


筋膜切開術


你問我壞死性筋膜炎有多恐怖,用簡單的數字說明一下。蜂窩性組織炎很常見,但是也沒聽過有人這樣子死掉。文獻上報告,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約為50%-70%不等。再白話一點,就是兩個病人來只能存活半個到一個。

書本上告訴我們,正常人很少得這種病,病人多半有些內科疾病造成免疫力低下,包括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癌症,或是AIDS。這也是造成高死亡率的另外一種因素。對醫師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這種病應該很少。(連美國疾病管制局也這麼說...XD)

但是往往事情沒有傻人想的那麼簡單。


養家糊口的代價


雲嘉沿海地區,居民多從事近海漁業或是養殖漁業,養砢更是有名。在操作的過程中,雖然有穿膠鞋、戴手套,但是仍然有機會被魚刺或是牡蠣殼扎傷。海水中特有的細菌就會跑進體內,造成感染。

最有名的就是這隻細菌: 海洋創傷弧菌 vibrio vulnificus。而從事農田工作的農民,則是有可能被藏在污水或土壤中的 產氣單胞菌 aeromonas 所感染。

這兩種細菌,再加上雲嘉地區特高的肝炎盛行率,就組成了壞死性筋膜炎的高發生率。感染往往來得又快又急,有的即使截肢還是救不活。

想當年我還是小R的時候,有時候夏天旺季值班,一天可以收個兩三個,大概五天就可以把加護病房佔滿。還記得第一次要開這種刀的時候,還很認真的將大體圖譜翻了出來,看了看各個部位compartment的分佈,複習一下fasiectomy的方法,沒想到從那天之後,我已經將各個部位的compartment都在病人身上體驗了一遍...XD。


醫師的哀與愁


壞死性筋膜炎治療不是只靠骨科醫師,通常還需要搭配其他科醫師,包括急診科、感染科、加護病房、整形外科、以及高壓氧治療中心。度過了生命垂危的關頭,接踵而來的是漫長的傷口照護,反覆的清創手術,最後才是軟組織的重建。

這樣一個案例治療下來,耗費的醫療費用相當可觀,更不用提醫護人員的所承受的壓力及心力。

本院團隊,以骨科為主題,結合各科人力,對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施以早期的手術介入配合高壓氧治療,將病人的死亡率從超過50% 降到了15.4%。以實證醫學的角度來說,每三個人就多救一個人。更將相關的經驗發表在醫學期刊上,這樣的成績也得到了國家品質標章SNQ 的認定。

然後呢?你以為這樣就是快樂的結局了嗎?醫師往往還要面臨後續健保的審查。

  1. DRG 總額:壞死性筋膜炎因為過去死亡率高,病人很快就死了,所以花費的醫療費用相對少。而根據過往給付資料審定的DRG額度,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給付比蜂窩性組織炎還少。現在我們努力把病人救活了,換來的就只是DRG 超過上限,然後醫師反倒要被罰錢的下場。
  2. 事後審查:惡名昭彰的匿名審查制度,審查委員紙上談兵憑藉病歷、數據、及心情來核刪各種他們覺得不需要的醫療處置。而最近的事件,也加重了審核的力道。許多救命的處置,到時候只可能換來一句「無效醫療」而核檢。

科內某個老師因為壞死性筋膜炎成了專家。但是當大家說要把這類病人都轉給他的時候,他也只是苦笑。(大概沒有人會想要多幾個這種案例的,因為肯定月底的死亡病例討論會,你一定是冠軍中的冠軍...XD。) 如果醫糾法再通過,大概就沒有人會碰這類病人了。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感染也越來越多,請大家保重身體,小心細菌跟病毒的滋生。最近一個值班日就收了五個壞死性筋膜炎的案例,有相關問題,歡迎諮詢...XD。

編按:受到高層的壓力,版本已由輔導級修改成保護級,請大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