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人工關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工關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一個醫師的告白:病態瘦絕對不是好事

作者:郭亮增




肥胖的人較容易有髖關節或是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中,也有一大部分是體重較重的人。

美國骨科醫學會治療指建議,減重適度運動是預防退化的最好方法。在門診,醫生都會跟病人說「要減肥啊!」。但病人都會說,「我就是關節痛才沒辦法運動,當然瘦不下來」。乍聽之下好像真的是這樣,雖然研究發現,即使開完關節置換手術後,超過七成都是瘦不下來的。

其實關節退化的病人,也不乏體重很瘦。特別現在健康意識高漲,過度追求減重,到處是「沒有最瘦,只有更瘦」。以後相信會越來越多這類的病人。


體重輕重會影響預後嗎?


體重太重或太瘦好像都不太好。過重的人比較容易有三高跟新陳代謝的問題,當然心血管問題也會比較多。但是過瘦的人,卻可能會有營養不良,肌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也被發現跟很多疾病相關。這樣比較起來,好像兩組人馬都各有優缺點。

那這些人接受人工關節手術後,之後的預後會不會有差別呢?


體重過輕反而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今年 (2018)美國骨關節科醫學會雜誌(CORR)發表了一個研究。同時收錄了美國跟澳洲兩個大型資料庫,收錄病人超過十萬人,平均追蹤超過五年。

研究將病人分為六組:過瘦 (BMI< 18.5 ), normal weight (BMI=18.5-24.9), 過重(BMI=25.0-29.9), 肥胖第一級 (BMI=30.0-34.9), 肥胖第二級 (BMI=35.0-39.9), 肥胖第三級(BMI> 40)。

研究發現,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跟體重正常的人相比,體重過瘦的病人,會高出近一到三倍的死亡風險(HR=1.88~3.72)。但是肥胖的病人(第一級跟第二級),反而死亡風險會較低。而且,不管是美國或是澳洲的資列,都出現了同樣的結果。美國資料甚至發現,體重過重的人,死亡風險也較低。

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方面,美國資料也發現, 跟體重正常的人相比,過瘦的人有高出約一倍的死亡風險。體重過重、第一及第二級肥胖的病人,死亡風險則相對較低。但是在澳洲資料中,並沒有辦法在髖關節手術病人上發現BMI 跟死亡風險的相關性。


所以要吃得胖一點?


話當然不是這樣說的,雖然體重過重跟死亡率沒有相關。但是體重過重,手術相關併發症包括傷口感染、假體位置不佳,風險還是稍高的。

這個研究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體重過輕」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無害,背後所暗示的營養不良或是其他代謝疾病,其實潛藏有更大的風險!

充足且的均衡飲食,配合適當運動,才是健康之道。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人工膝關節 打造更和諧的「親密關係」!

作者:郭亮增醫師




受傷的膝蓋


小張,年近六十,是一個工人,壯碩的身材,就像電影上的洪金寶。個性非常開朗,正字標記的大嗓門,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年輕時受過傷的關係,長年有膝蓋痛的毛病,但因症狀不嚴重,他一直也不在意。這次是真的痛到受不了,才來我的門診。X光檢查一看,膝蓋軟骨磨損嚴重,已經是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追蹤了一陣子,試了所有方法包括吃藥、復健、關節注射,疼痛還是沒有改善,最後還是免不了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向他說明後,他也很爽朗地決定要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

在跟他介紹手術相關細節時,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一直在看手機。
我忍不住問了他一句:『你還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