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善用社群網路】— 談師生溝通課後心得

作者:郭亮增醫師




結論:


  1. 不要用過去的方法,教現在的學生,解決未來的事情
  2. 建立個人教學品牌,創建學習社群。
  3. 發揮個人軟實力,改善醫療環境。


緣起


今天受醫院安排,遠赴台中,參加醫策會導師研習營。原本就做好萬全準備(閒書、論文、筆電)準備度過這充實無趣的一天。一整天下來,課程忠實呈現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中規中矩,缺乏樂趣。靠著小說跟新思惟簡報猜獎大賽,好不容易撐到了下午四點。

「哇!終於是最後一堂課了!撐完就可以回家了!」我心想。

什麼,最後一堂是「師生溝通」?內容不重要,反正趕快講完、趕快收工!


一圖入魂





聽完工作人員引言,原來這講者講過「如何用社群媒體促進師生溝通」,聽起來好像還蠻有意思的。再看一下他的投影片,大氣簡潔,跟傳統簡報完全不同啊!(咦!這是新思惟風吧!莫非是校友??!!)

這張投影片,瞬間把我的注意力拉回課堂上。看來今天最大的寶藏在這裡了。不自覺就切換成新思惟模式,開始拿手機拍照認真上課了。

黃文成醫師的演講生動活潑,笑聲滿場。跟大家分享我最有感受的部分。


用學生的角度看學生、用學生的角度教學生





老師有很多功能,但首先要貼近學生。不然再多功能,學生不鳥你,也是白搭。更嚴重的是,還會造成學生的困擾!

回想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其實現在也是),最苦惱的反而不是知識跟技術,而是遇到困境時,要如何度過。知識跟技術這些東西都有辦法查,可是如何度過醫師養成路上所遇到的難題,這可很需要前輩的意見。而且,這些難題,往往是包羅萬象。

你說做老師的很願意給意見啊!但是,一個一學期見不到幾次面的人,你會想跟他分享生活上的事情,會想把遇到的問題跟他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每次的導生對話就類似下,不僅無聊,還很多尷尬:
師:「最近怎麼樣?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啊!」
學生甲:「喔,還好啊!」 
學生乙:「沒什麼問題!」 
師:「好!沒有問題,填完輔導表就解散吧!」

只有貼近學生,貼近他們的生活,你才能真正了解他們,也能知道他們的需求。但是,談何容易啊!臨床工作那麼忙,那有時間管那麼多!


利用社群網路





社群網路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網路如此發達,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手機可以查資料,上網購物,聊天,還可以打卡按讚。我自己如此,當然新時代的學生更是如此。

查房無聊,跟門診無聊,開order等電腦空檔,都可能在滑手機。

竟然無法禁止,那為什麼不善用它。而且利用社群網路還有幾個好處:

  1. 間接溝通—免除面對面尷尬。
  2. 分享生活—了解學生大小事。關心,從生活開始。
  3. 教學實況—圖文並茂還附心情,教學的最佳紀錄。
  4. 即時互動—打破時間地域,就算不能見面也能解決事情。

(即時上傳,即時分享)


教學三大重點


另外,黃醫師還分享他自己的三大教學重點

  1. 目標明確
  2. 教學品牌的建立
  3. 學習社群的形成

歸納起來,根本就跟新思惟如出一轍啊!


目標明確—沒有不適合的學生,只有不適合的老師。


教學跟演說一樣,內容很棒,但不切合需求,聽眾沒有收穫,一樣是個無效教學(溝通)。

有人說:『學生應該主動學習啊!他們聽不懂一定是他們沒唸書不認真!』
我只想說:『如果要看書才能聽懂,那其實他們是看書看懂的。』

真正教得好的老師,就算學生是白紙空空,聽完還是會有點收獲的!只要學生因為你的課有有任何一點收穫,那老師就成功了。

當天某堂課,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為什麼學生不想學,該怎麼輔導。不想上課的原因需要討論嗎?就是因為『無聊』啊!

君不見新思惟國際,每次都是開在假日,每堂課都那麼貴,但是還是秒殺啊!含金量夠高,還怕學生不來嗎?

黃醫師分享的是,他只教學生這個層級需要的,而且用得到的,學生自然有興趣。他也灌輸學生一個觀念,學長不是老師是教練,病人才是老師。鼓勵學生主動看病人,主動學習,然後再來互動,這樣雙方都可以獲得成長。


建立教學品牌


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教到最好,建立個人教學品牌。品牌建立之後,教其他的東西,學生也會自己主動來聽。

黃醫師舉自己從住院醫師開始教學心臟超音波的事,即使是晚上七點半,還是可以吸引很多學生來聽。難道學生瘋了嗎?答案是錯的,因為學生知道牛肉在哪裡。

老師教得很棒,而且內容對他們有幫助,所以就會來主動學習,即使遠在他校實習,還是樣跑回來。

(咦!這不就是新思惟國際的模式嗎)


學習社群


一個人學習是很孤單寂寞的,三五好友成群,學習的路才走得久遠。透過社群網路,連結老師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建立學習社群,激發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互相扶持,一輩子醫學路共行。

(咦!團體推坑!新思惟again !)


企業內微創業


這點是自己覺得另一個收穫最大的重點,同樣也是超音波教學的例子。黃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教學,主動替學生上課,建立個人的教學品牌。不僅獲得學生信任,建立起自己的口碑,也將個人品牌,慢慢地擴展到各個學門:OSCE、Resident as a Teacher...等各種教學領域,到被醫策會邀請分享經驗。儼然已經是新世代教師的一個代表。這樣子的歷程,其實很值得我們借鏡學習。

有沒有什麼樣的東西,是我們專長,又可以教(做)得很好。努力去教(做),就可以帶給下一代不一樣的氣氛,讓他們繼續去影響更多人。發揮我們的軟實力,讓這個環境變得更好。

(咦!新思惟又來了~~)


黃醫師,您教的真的很棒,謝謝您給我滿滿的收穫。更希望自己能跟你一樣,能幫助更多的人。

燃燒專業的熱情,抓住聽眾的心

作者:郭亮增醫師

【楊斯棓醫師:如何勝任一場演講】課後心得


(聽說斯棓醫師對於講題很苦惱??)


結論

  1. 引言人很重要
  2. 連結在地,專業破題,演說賣力,全場順利。
  3. 心存善念,發揮熱情,天助自助,否極泰來。


引言人很重要:引導觀眾,炒熱氣氛



一開始先由陳畊仲醫師來介紹主講人楊斯棓醫師。

陳醫師,TEDxTaipei的講者,由他來介紹再適合不過。不過演講聽多了,還不知道引言人可以這樣。今天由他如此演繹,可真讓我大開眼界了。

「引言,也可以是一場微簡報。」

不用稿,沒有投影片,台風十足,陳醫師看來比以前更加進化了。透過幾個關於主講者的問題,由淺入深,和觀眾進行互動,活潑開場,炒熱氣氛,更完成了介紹講者的任務。

而且,功力如此深厚之引言人,更引起了聽眾對於主講人的期待。

「強強聯手,創造最大效果!!」


如何勝任一場演講


自己聽過楊醫師的演講,也上過他的簡報課,對於這次內容自然更加期待。


利用在地,連結聽眾


利用在地性特色,和觀眾產生連結。連結產生了,後面就好辦了。一模一樣的梗,聽楊醫師講過;如今身在府城,現場感受一次,威力不同凡響。


專業破題:自我吹噓 vs. 自我解嘲


對於即將到來的演講,其實自己一直有著困惑:到底要如何開場。

開場很重要,如何在一開場就抓住觀眾的心,讓他們信服:你就是最適合講這個題目的人。一旦成功地在觀眾心中種下這個種子,接下來的演講,也肯定是事半功倍了。但是說來容易,做來很難啊!

曾經在臉書上某臉友和知名簡報教練的對談中看到:「一開始,就是把你過人的經歷跟頭銜亮出來,強勢破題,這樣聽眾就會信了。」

可能因為短短隻字片語,內容非全貌,又或者是我慧根不足,無法體會其中深意。看完之後,始終覺得,這樣真的好嗎?一直說自己多好多好,不會激化聽眾,引起反效果?人家會不會覺得你在臭屁?


好好說故事,而且是別人不知道的


今天看完斯棓醫師的示範跟解說,我終於瞭解了箇中奧妙。

斯棓醫師從參與TEDxTaipei、TED Global,到參加Nancy Duarte演說營的經驗,一一分享一些大家平常人都不知道的小故事、跟小細節,讓大家知道說到演說這門課,他真的是專家。他是下過苦工,不是隨便說說,如此,才能不愧專家之名。

破題要有力,後面的內容更是重要。經歷跟頭銜是需要內涵去支撐的。聽眾往往是被講者的經歷跟頭銜所吸引,但是對聽眾來說,更有興趣的是講者這個頭銜或特殊經歷所看到跟遇到的事物經驗,這才是真正吸引聽眾的地方,也正是講者之價值所在。

在這個題目或是學門裡面,你有特殊經歷跟看法嗎?有,就說出你獨特的故事。沒有?那就想辦法去找一個。這樣,你就能吸引聽眾了。

我終於知道怎麼準備我的演說了,這應當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了!!


EQ很重要


這場演講,讓我學到的另一件事是情緒控管。

很多時候,自己遇到不順,很容易怨天尤人,怪東怪西。特別當錯不在己時,更容易因而生氣。常常整天陷在情緒中,無法自拔,甚至利用別的事物來自我放逐,浪費光陰。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太好,但是就是無解。

斯棓醫師,分享了自己兩百多場的演講所遇到的挫折跟不順。他分享自己怎麼去面對這些挫折跟不順:不發脾氣,不得罪人,用做正向的事情取代生氣跟自我放逐的時間。既不浪費人生,而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往往就有貴人相助。

自己以後,更應該克己修身,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更要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心存善念,發揮熱情



(薛西佛斯,悲慘?)

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來聽這場演講,除了學演講,其實就是看明星。斯棓醫師,最感動我的,其實就是那個愛土地,希望這社會更好的正面力量。陳畊仲醫師也是因為被斯棓醫師感動,而走上自己的TED之路。

我跟多數人一樣,雖然對健保醫療體制跟社會充滿許多不滿,但也只有抱怨而已,最積極的行為大概就是偶而罵給家人跟同事聽。但是這樣,沒有辦法改變什麼,又或許是知道無能為力,所以才不作為。
但真的是無能為力嘛?
自從看到斯棓醫師出來積極地為自己的反核理念奮鬥,畊仲醫師為醫療困境發聲,以及越來越多的新思惟之友,如:心外金城武楊智鈞醫師,正採取更積極的作為,來改變一些事情(醫療體制、醫學教育、醫病關係…等)之後,自己也開始更積極去思考—除了抱怨,到底還能做些什麼事情。

於是開始上一些課充實自己,寫部落格,分享心得,教簡報。開始做之後,雖然有人說「你怎麼那麼閒」之類的話,但也開始感受到一些鼓勵的聲音。在這過程中,其實不太在意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有收穫,而且是快樂的。

更期望自己也向這些前輩一樣,能夠影響其他人,即使一兩個也好。

「這個社會不缺抱怨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做事的人。」
~謝文憲


(google鸚哥救火,可以看到斯棓醫師的TEDxTaipei演講!)

斯棓醫師說,他每次看火星爺爺的《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

我則想說,看斯棓的TEDxTaipei演講,每次也都會有新的體會。

《鸚哥救火》的故事很感人,希望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鸚哥,一起來為這個社會努力,帶動社會向上。

其他的收穫包括:好記的slogan、演說變音秀、臉書互動問答,聽眾跟主辦單位注意事項,族繁不及備載,就只能在以後的演講慢慢體會了。


後記:


能夠參加這場演講,特別要感謝新思惟的同學陳嘉君,感謝她把票讓給我,讓這趟演講可以成行,也讓我度過這充實的一天。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主辦人與觀眾篇

作者:郭亮增醫師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心得篇〉 提到,我一直很想上這堂講座,但由於時間一直不湊巧,和宣澤一直無緣一見。直到,某天看到臉書上一則畫面:

什麼?!有人要邀宣澤來南部開課。看來有機會可以不用跑那麼遠了。而且看看這個人的background,似乎還蠻像我認識的人。(沒有大頭照跟英文名真的很難認..XD)

是的。他就是主辦人林士傑醫師


不一樣的骨科醫師


在我這個骨科同行看來,他是一個特別不務正業的人。

和他認識,要回溯到約莫半年前的一個下午。那次我應朋友之邀,跑到台中去聽「心智圖」的課。細節有點忘了,只記得,會後經友人介紹,認識了一位骨科醫師。聊完之後,我只覺得這個人很認真,而且都是在做一些非「傳統」醫學專業的事:學心智圖、學演講、上講師培訓…等。(謎之聲:你自己不也是這樣…XD) 當時也沒想到會再度跟他會有交集。

鼓起勇氣在臉書上丟訊息攀談後,果然他就是我認識的那個人。一陣閒聊後,還意外得知他也是新思惟之友,真是太開心了!將開課的時間先空了下來。同時也得知有其他課程可能會來南部開課消息。真是太有行動力了,怎麼能不支持呢!!!

辛虧有他這麼不務正業,努力爭取講師來開課,我們才可以跟隨著他繼續不斷的成長啊!!


期待的演講:準備好心情,準備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把票準備好….XD


期待的這天,很快地就到來。確認了一下往會場的交通方式,就從嘉義出發。

粗心的我,有點放鬆過頭了,不僅沒有留好提早到的時間,一直到了醫院大廳,才想起要確認票卷這個件事情,沒想到,慘事真的發生了。在報到櫃檯,工作人員遍尋不著我的名字。加上時間又快到了,真是令人著急啊!而且還驚動了講者跟士傑出來處理,真是不好意思!還好有士傑這個貴人,才讓我能順利進場。

有了這個經驗,在課後,我馬上打開手機,再次確認接下來的活動:〈呼吸貓衛教講座〉〈憲哥講座〉,務必確認有票,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可不是每次都有貴人相助的。

這次也給我上了一課,原來,不是只有講者跟主辦人員要提早到會場準備,身為聽眾,也要提早準備:

「準備好心情,準備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把票準備好….XD」

(士傑的危機處理也讓我上了一課!!)


主辦人開場





他說什麼我不記得了,只記得一句話,這句話讓我眼眶濕了一半。

『我覺得,南台灣不缺我一個骨科醫師幫病人開刀;但是缺一個人幫大家辦活動,所以我跳出來幫大家爭取老師來開課。』

~林士傑醫師~

他謙虛了,當醫師能幫助病人很多;當活動主辦人,成全我們這些想上課的人更多。宣澤也特別推崇林醫師,說他什麼都幫他準備好了,包括食、衣、住、行,讓他一點拒絕的理由都沒有。

『最好的邀約,就是讓講師無法拒絕。』

~林士傑醫師~ 

聽到這裡,我眼眶又濕了剩下來的一半。這樣的精神,真的是讓人感動,怎麼可以不用行動支持呢??!!


上課收穫當然是滿滿,心得請見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心得篇〉
想知道講者的秘密,請看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技巧篇〉


新思惟的校友會


這場講座,是一場另類的新思惟校友會。

保守估計,在場的新思惟校友,至少十個以上。更不用說直接或間接被新思惟推坑來參加講座的人,更是超過了一半以上。(再次驗證新思惟是邪惡的推坑組織…XD)

會後,冒著趕不上高鐵的風險,還是要跟這些平常臉書上的臉友相認,因為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只可惜時間太短了。

套句某新思惟之友的話:「能夠認識有目標的高手,真是令人開心。」今天的課程,真是令人開心,我相信大部分的聽眾,都有和我一樣的感覺。


士傑,有空來規劃一場新思惟X高雄吧!!!


「本人同意李宣澤轉載於個人部落格並註明作者出處」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技巧篇

作者:郭亮增醫師





主辦單位的用心,揪甘心。請看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主辦人與觀眾篇〉
演講的內容很棒,分享在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心得篇〉

整場演講,很成功。講者有三件事情,值得我學習:


1. 記住聽眾的名字


講者在演講的時候,直接稱呼觀眾的名字,可以拉近和觀眾間的距離。

可能是上課前的小插曲,讓宣澤記住了我。但是不管是怎樣記住的,當他直接把我名字叫出來的時候,還是有莫名的感動啊!!!

福哥《上台的技術》有提到,演講的時候,講者要提早到場,除了熟悉場地和確認器材,有機會還能和早到場的觀眾閒聊,建立關係。上課的時候,就能利用這層關係,並且最好能夠直接稱呼名字,拉近和觀眾距離。


2. 引用觀眾熟悉的事物解說


因地制宜,利用觀眾熟悉的在地性事物,舉例說明,不僅減少了說明的難度,也增加了親切感,更提高了彼此互動的熱度,對炒熱氣氛來說,相當重要。


3. 互動實作


適當指引觀眾,在筆記上寫下字句,不僅是提醒聽眾記下重點,更是讓觀眾融入演講中。另外,也規劃了實作的課程,不僅讓大家體驗到練功前後的差別,更讓講者爭取到休息喝水的空檔。「身體要強,時時保養」,這也是講者的生存之道。

這些小細節,在楊斯棓醫師的課程中都教過,看到講師實地運用起來,效果非常好,自己也很有感覺。這也提供我日後演講的參考。


場地設備


另外,場地也很棒。燈光美,氣氛佳,又有咖啡香辦我們學習,讓我們學習效率大增啊。專屬攝影師為活動留下紀錄,也是相當重要的。

一場成功演講,內容為王,演講技巧也很重要,更要場地的配合。今天這場講座,除了內容以外,也讓我觀摩了一場好演講的要件,真是獲益良多,不虛此行。就算搭最後一班高鐵回家,也是值得啊!(只是辛苦我苦苦等待的老媽了!)


(作者趕上最後一班的高鐵)



「本人同意李宣澤轉載於個人部落格並註明作者出處」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心得篇

作者:郭亮增醫師




前言


從楊斯棓醫師發了第一篇推坑文開始,就開始對這個課程有了興趣。因為從小到大,不斷的唸書考試,但還沒有人可以教我們怎麼在演講裡面做筆記。隨著越來越多新思惟之友的加入,更強化了我上課的信心(新思惟真是推坑的邪惡團體...XD),但由於時間不湊巧,一直無緣一見。直到主辦人促成這次的講座,也讓我一嘗宿願啊。

上完課之後,真的是收穫滿滿啊,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想了解神之主辦人,請看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0710 主辦人與聽眾篇〉
想了解講者成功的秘訣,請看 〈演講筆記實戰講座0710 技巧篇〉

整場演講,有三件事情最感動我:


1. 勇敢選擇、勇敢忘記


一開始,宣澤就提醒大家,對於演講內容,要勇敢忘記(甚至是勇敢放棄)。

品質普普的內容,直接忽略,連聽都不要聽。
對於品質很好的內容,但是沒feeling,就讓它過去吧。
記錄下來,只是假裝自己有在上課;現在是沙,放到以後會變鑽石嗎?浪費這些時間,更有可能讓你錯過那些金子。

需要紀錄的,只有能夠打動你,引起共鳴的內容。只有這些引起感動、深入人心的內容,才需要被記錄下來,細細咀嚼,改變自己,甚至是改變他人,引起行動。

『從資訊,到內化,到call to action。這才是真正有用的筆記。』

這讓我想到,其實做筆記跟做事情一樣




《少,但是更好》這本書裡提到,我們應該去選擇想做而且擅長的事情,拒絕不想做或是不擅長的事情,如此,才能將個人有限的資源,做有效的發揮。不會因為答應太多事情,搞得焦頭爛額,卻一事無成。拒絕也不會讓你變成「黑五類」,反而是選擇後的「使命必達」,才能建立你自己的個人品牌。「樣樣通,樣樣鬆。」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自己在過去其實一直都有類似的毛病,答應了太多的事情,當爛好人。不僅搞得自己焦頭爛額,也連帶影響了做事的品質,得不償失。

上了這堂課之後,我的人生應該要跟做筆記一樣,有所取捨,取其精華,努力發揮。


2. 盡情主觀,沒有標準的筆記


再好的筆記,沒有當下感官的紀錄,也比不上現場影音紀錄。正因為加入了聽眾主觀的因素,多了人味,才讓這個文字紀錄活了起來。

它一定不盡完美,一定有缺漏,一定不是最全面的課堂紀錄;但它一定是最寫實,最有共鳴,也是最真的感動。

我自己沒什麼自信,對於寫心得這件事更是如此:怕不完整,怕文不達意,怕太冗長。

上完課之後,我知道,沒有制式的筆記,沒有標準的心得,更沒有標準的分享推坑文。只要是發自內心,加入感動,就是好文。

從今而後,我要勇敢寫心得,紀錄當下自己最真實的感動,改變自己,也改變世界!


3. 尋找自己的天賦熱情


『有沒有什麼事,你做起來特別輕鬆,別人會稱讚你,甚至會來找你幫忙的,這可能就是你的天賦。』

~李宣澤《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宣澤花了不少時間著墨講座的由來。在不斷上課的過程中,他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情,並且將這樣的天賦,發揮到極致,所以產生了「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這樣從零開始的過程,讓我見識到了一個成功的模板。這樣的故事,其實也在棓爺的身上看到,一樣精彩,一樣動人。對於我這樣的年輕人,更是一種鼓舞。

『確定目標之後,選擇適當的策略,努力邁進,堅持到底,成功就在你眼前。』

~郭亮增《三分鐘講稿》


最近這一年來,自己也一直在上課,而且大多是非醫療專業直接相關的。在這樣的過程中,有些人會問,你為什麼要來上這個課。自己的回答往往是,我覺得這對醫生來說也很重要啊。但是我更想說的是,我獲得的收穫跟快樂,是以前上課所沒辦法得到的。希望在這樣的過程中,我也能找到自己的天賦跟熱情,努力向前,堅持到底。


「本人同意李宣澤轉載於個人部落格並註明作者出處」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實證研究證實:高壓氧可以加速燒燙傷傷口癒合

作者:郭亮增醫師





由於高壓氧治療對於急性燒燙傷的角色已經很明確。故本篇重點主要針對亞急性及穩定的燒燙傷病人。


結論


先說結論:
1. 高壓氧可有效縮短燒燙傷口癒合時間約三週
2. 高壓氧可以緩解燒燙傷造成的疼痛
3. 高壓氧適合燒燙傷面積不大,意識清楚,生命跡象穩定的病人。
4. 高壓氧是輔助性治療,不應為了做高壓氧而犧牲了燒燙傷基本治療。


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部分,主要參考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 (CDSR)於2004年發表的《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thermal burns》




本篇系統性回顧收錄了兩篇隨機分派試驗 (RCT),第一篇文獻指出,使用高壓氧與否,跟死亡率,開刀次數,住院天數都沒有關係。第二篇文獻指出,使用高壓氧的組別,較沒有使用高壓氧的對照組,傷口恢復快了約24天 (19.7 天 vs. 43.8天)。

由於兩篇文獻的品質都不高,而且只有兩篇,所以需要更多、更大型的隨機分派試驗才能對這個問題作出結論。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更新的文獻發表。



緩解疼痛





這個月剛於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發表的文章《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ttenuates central sensitization induced by a thermal injury in humans 》,探討高壓氧治療對於燒燙傷造成疼痛的治療效果。

這個隨機分派研究總共收錄19個病人,分兩組,分別接受一般氧氣及高壓氧治療。

結果發現,使用高壓氧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病人身上疼痛敏感的區域。換言之,高壓氧治療對於減少燒燙傷造成的過敏感性疼痛是有效的。


一氧化碳中毒


在燒燙傷中,常會伴隨吸入性傷害及一氧化碳中毒。使用高壓氧治療,主要是可以加速一氧化碳的代謝,減輕之後神經症狀的併發症。然而,雖然使用高壓氧已經是一氧化碳治療共識,但是其實並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

以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 (CDSR)於2011年 發表的《Hyperbaric oxygen for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探討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的效果。


本系統性回顧收錄六個隨機分派研究,總共1361個病人。結果發現使用高壓氧治療的病人,發生後續神經併發症的機率並沒有比較低。但是由於大部分的隨機分派研究都有缺陷,所以並無法做成結論。

作者在結論的地方也有提到,由於不是每個醫院都有高壓氧設備,加上使用純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也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對高壓氧的使用就不是那麼推薦。


燒燙傷什麼時候開始建議使用高壓氧?


孫一峰醫師的網誌可知:使用高壓氧時實行急救不易,兼以國內高壓氧艙少專用之呼吸器可治療有呼吸管之病人。所以燒燙傷急性期並非是高壓氧治療介入的時機,應該以穩定生命徵象及標準的燒燙傷治療為主。

所以,高壓氧的治療,應該針對生命徵象穩定的燒燙傷病患

標準的燒燙傷治療,包括清創、植皮,配合高壓氧治療輔助,可以有效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


徵詢專業醫師再使用


高壓氧使用,還是有一些禁忌症跟併發症,這些孫醫師的網誌也寫得很清楚了,這邊就不贅述了。由於不是每個人的狀況都適合高壓氧治療,建議還是要跟專業的醫師討論,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更多資訊可以參閱嘉義長庚高壓氧治療中心網頁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八仙氣爆的簡單數學 : 醫療費用篇

作者:郭亮增醫師




有了上一篇:《八仙氣爆的簡單數學:慰問金篇》
有人問說,醫療費用勒。聽說很多,那倒底是多少。

其實根本就不用算,因為再多,只要政府不吭聲,醫院都還是得吃下去。還不算醫院需要付出的人員加班費。

但是這樣也太不科學,太不負責任。所以就現有資料再來計算一下。

其實黃峻偉學長已經算了一次給大家看。


其中手術部分有些落差(沒有人力也沒不需要每天都清創),也沒算到植皮手術部分。
當然還有人會死,其實花不了那麼多錢。所以再替大家(或是替醫院)精算一下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據林口長庚整形外科周邦昀醫師指出,這些住加護病房的人,其實也就是住一個月,所以我們只先算一個月的費用。(Selina也只住了兩個月...XD)


可能死亡人數


衛生署網頁:「統計到7月5日中午12時止,燒燙傷面積大於40%之傷病患計有257人,其中80%以上傷患人數共24人。」

套入薛元毓醫師整理的台灣版Revise Baux index及死亡率 跟我上一篇文章,可以得知未來可能死亡人數為56 人。

雖然政府跟媒體開始在沾沾自喜我們醫療水準很好,第一個禮拜都沒什麼人死。但是,諸多文獻都告訴我們,燙傷死亡的高峰期會在第二及第三週到來。所以,56人應該是合理的數字。

將這群人依造嚴重度分成兩群再計算如下:(算式有點長,不喜歡看直接跳最後。)

燒燙傷面積大於80%的人


燒傷院房照護費用(燒傷病房費用+燒傷護理費用+呼吸器費用+診療費)

24人平均住一個月,有12個人會死,存活時間2-3週。這些人沒有理由不插管。計算病房費,護理費,呼吸治療費用總共是

(12*30+12*15) X (1800 +5831+8746+805) = 9,278,280

手術費用:

(1)區域筋膜切開術 (避免腔室症候群):

 24個人,每個人至少一次,最多報三個區域:4971*3*24= 357,912

(2)清創手術:第一次清創後,剩下每三天換藥一次來計算。

清創:48029B (71-90% TBSA): 13275; 48030B (>90% TBSA): 14878。 以上兩個平均算清創一次14000。
換藥:48031B (71-90% TBSA):6638; 48032B (>90% TBSA): 7438 。以上兩個平均算換藥一次7000。

12個人活一個月,12個人活半個月:

清創+換藥費用=12*(14000+ 7000*10) + 12 (14000+7000*5) = 1,596,000
[健保申報規定,每次換藥申報面積要比前一次少,為了計算方便就都算一樣吧]

(3)植皮手術

只算最便宜的分層皮膚移植(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 STSG) 。
健保給付以移植面積計算:<25 cm2/ 25-100 cm2 : 4544/5267,每多100 cm2 :3588。

一個人的皮膚有1.8 m2 =18000 cm2, 80%面積就是有14,400 cm2, 假設一次補1000cm2, 補15次。所以一個存活下來的人,植皮費用就等於

14 X (5267+3588*9) + (5267+3588*3) = 541,857

所以那12個就等於 12*541,857 = 650, 2284

總結 24個大於80%TBSA的醫療費用=9,278,280+357,912+ 1,596,000 + 6,502,284 = 17,734,476 


燒燙傷面積介於40%-80%的人


燒傷院房照護費用(燒傷病房費用+燒傷護理費用+呼吸器費用)

總共237人,也住一個月好了,假設一半就是118人要插管,只插15 天,而且其中有44個會死,而且只活15天。

算式如下:

(237- 118) X (5831+8746+805) X 30 + (118 -44) X [(5831+8746+805) X 30 +1800*15]+ 44 X (5831+8746+1800+805)X15 = 54,913,740 + 36,146,040 + 11,340,120 = 102,399,900

手術費用

(1)區域筋膜切開術 

237個病人,每個人至少一次筋膜切開術:4971* 237= 1,178,127

(2)清創手術:第一次清創後,剩下每三天換藥一次來計算。

每個病人都用50% TBSA計算就好
清創:48016B (36-50% TBSA): 6663
換藥:48020B (36-50% TBSA): 3357       

所以總共:(237-44)*(6663+3357*10)+ 44*(6663+3357*5) = 7,764,969 + 1,031,712=8,796,681

(3)植皮手術:

只算最便宜的分層皮膚移植(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 STSG) 。

健保給付以移植面積計算:<25 cm2/ 25-100 cm2 : 4544/5267,每多100 cm2 :3588。

一個人的皮膚有1.8 m2 =18000 cm2, 50%面積就是有9000 cm2, 假設一次補1000cm2, 補9次。

一個存活下來的人,植皮費用就等於:9 X (5267+3588X9) = 338,031

193人的費用=338,031 X 193 = 65,239,983

所以這一群人的總醫療費用=102,399,900+1,178,127+8,796,681+ 65,239,983 =177,614,691


一個月急性期醫療費用估計超過兩億=十萬人一個月的健保支出


一個月下來,就是 17,734,476 +177,614,691= 195,349,167。就是一億九千五百萬.....XD

這還沒計算一定要使用的藥物、抗生素、會診費等處置。也沒算進一步的檢查,如:X-Ray、 CT、MRI,更不算ECMO、強心劑...等。更恐怖的是,還有政府誇下海口要幫家屬負擔的很貴的自費敷料。所以一個月要超過兩億是很輕鬆的事情。

沒錯,一個月重症病患就是花 兩億

以健保一年支出六千億計算,一個月全國人民就是花五百億。兩億就是十萬人一個月的健保支出。

「257個燙傷重症病患,就花掉十萬人一個月的醫療支出。」

這還不說急性期可能會超過這個時間。也還沒算到另外那些輕症的人的支出。

這錢一定要花,只是不尋求新財源,就是排擠既有的醫療費用。現在醫院也不是故意要節省支出,因為人力就這麼多,也只能跟那些原本要開刀的人說抱歉了。

不過目前看來政府沒有什麼動作要解決這件事情。幫屍皮正名發慰問金放公務人員有薪照顧假倒是動作很快。


壓垮台灣醫界最後一根稻草?


而這些,最後最後,很可能都是醫界吸收。當然,醫院還得自己負責的人員加班及耗材支出。(難怪已經有醫院開始逃避)還好衛福部似乎已經開始有誠意,計劃用第二預備金支援醫護人員的加班費用,只是會不會實際進到口袋,讓我們拭目以待。

再看到那麼多家屬加諸於醫護人員的負面情緒,真的是令人生氣。要是有更多不明事理的家屬想來「討公道」,後續可能會更嚴重。

做到死,又沒錢,還要受氣。如果事情照著劇本發展,這次氣爆事件真的是壓垮台灣醫療最後一根稻草。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八仙氣爆的簡單數學 : 慰問金篇

作者:郭亮增醫師

(圖片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1/1034639-八仙樂園不服假扣押-侯友宜:太可惡了)


八仙氣爆發生以來,佔據各大媒體版面。替家屬跟傷患感到悲傷外,但更替辛苦的醫界同仁感到難過跟不捨。

我不想討論醫療面,只想討論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錢從哪裡來。或許有人會說,哎呀,不要那麼現實,病患已經很可憐了,應該盡全力救治啊,怎麼可以講到錢呢?如果有這種想法的,那歡迎放下工作,捐出薪水,來做醫療義工,看能撐多久...XD

現在已經喊到要國賠了,先不論動用第二預備金正不正當,要用在什麼地方,有無重北輕南之虞。

慰問金來說,新北市政府已經開了第一槍,而且水準都比一般因公殉職還高。(怪了,他們不是去跑趴嗎?) 難道他們的幕僚都沒算過嗎?那我們簡單的來算一下國家或是新北市政府要為「慰問金」付出多少錢。


用一個人賠一百萬的標準來看,政府至少需再負擔5600萬的慰問金。


衛生署網頁:「統計到7月5日中午12時止,燒燙傷面積大於40%之傷病患計有257人,其中80%以上傷患人數共24人。」
套入薛元毓醫師整理的台灣版Revise Baux index及死亡率 來計算可能死亡人數:

以平均20歲算

  • 燙傷面積40%-80%的死亡率是3%-35% (平均19%),所以死亡人數=(257-24) X 19% = 44人
  • 燙傷面積80%以上的死亡率是35%-67% (平均50%),所以死亡人數=24人X 50% = 12人

所以整個事件結束後,約會有56人會死亡。

用一個人賠一百萬的標準來看,政府至少需要負擔5600萬的慰問金。

這還不算那些存活下來的傷患,新北市政府要給多少錢。


5600萬可讓七萬三千名學童吃一個月營養午餐


5600萬其實沒有很多,但是也沒有很少。用新北市國小學童一個月營養午餐費760元來算,可以讓約7萬三千名學童吃一個月營養午餐

錢從哪裡來?當然是從大家辛苦的納稅錢來啊。或許我們要開始祈禱有善心人士或是企業捐款來幫忙負擔。

就其政治目的及砸錢收到的效果,如果能封住大家責難的口,也是算新北市主官大功一件。但這叫其他災難傷亡的民眾及家屬怎麼辦,更不用說那些因公殉職的人了,真是情何以堪。

然而現在要叫他們改變心意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前兩個已經發出去了。現在我們能做大概只能希望奇蹟發生(或是我算錯了),讓死亡人數少一點,國庫少賠一點。


那醫療費用支出呢?在《醫療費用篇》有詳解。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新思惟演講與技巧工作坊與演講大賽心得


作者:郭亮增




看到這次特別的互動實作,我退縮了


某天,信箱裡躺著新思惟國際的通知信:「演講與技巧工作坊開始報名囉....」。點進去一看,看到是蔡校長跟楊斯棓醫師兩位國際級講師擔綱授課時,沒有半點懸念,讀卡機都已經出鞘,準備要砸錢了。偏偏,那時候網路有點lag,郵局網路ATM網頁開不起來,等待網頁的同時,順便仔細看看這次新的工作坊在做什麼。當讀到「三分鐘演講大賽」的字眼,馬上毫不猶豫的先把讀卡機抽掉,然後把新思惟的網頁關掉,不敢再繼續往下看。

心中吶喊著:「打死我都不要去上這個內容,這壓力也太大了吧~~」

但是事情往往沒有我這個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換我要面對新思惟聽眾


後來的一件事情,讓我重新思考報名這堂課。這是一個很直接的理由,就是小弟我要在新思惟課堂上講課了。一想到新思惟滿意度爆表的「口碑」,還有自己必須面對「新思惟」聽眾,真的是壓力超大的。一方面,深怕自己丟臉 ; 另一方面,更怕自己砸了新思惟:「有種、有料、有趣」的招牌。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害羞內向,沈默寡言的人。平常要跟我聊天其實有點難,因為我話真的很少 (打字還打得比較多),用字也很精簡。熟的人也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更不用說不熟的人。話說之前某同學跟精神科老師合作的研究,來調查醫學生亞斯伯格症的發生率,做完問卷後,我還被告知要去跟老師聊一下,因為我的分數實在太高了,只是後來也不了了之。

一般職場上的文獻報告、病例討論,這些半制式的報告,靠些花拳繡腿還勉強混得過去。要叫我做個非學術的報告其實已經有點困難,更不用提要面對這一群胃口已經被新思惟養大的聽眾。自己沒有先練練怎麼去上台,實在是有點慌啊 。

於是,開始接觸了一些教上台做presentation的書籍,但是看再多的書,心裡也始終不踏實,再怎樣都還是比不過「以戰養戰」的實地演練。

於是下定決心,開始「準備」報名這堂工作坊。


千呼萬喚「始」出來


終於,在某個無聊晨會的早上,總算讓我等到了第三梯的開課通知。也顧不得講者還在努力的催眠大家,我硬是跑到了辦公室,找了一台電腦,立馬完成了報名的動作。後來才知道,竟然還讓我搶到了「頭香」。

別堂課的頭香可能沒啥了不起,這堂課的頭香,可真是會讓人爽到發抖的。


正課,開始一連串的驚奇


蔡校長的演講,開始了這堂課。讓我見識到同樣的主題,用不同的表現方式,竟然會有那麼大的落差。不落於俗套,才能吸引聽眾,建立個人品牌,展現自我價值。

另一個本日的主角,楊斯棓醫師,更是令人驚嘆!!!

身為「十二杯長老王冠欽」的同學,早早就開始追蹤斯棓醫師。從其部落格中的紀錄及同學的心得回饋中,也可以窺見他帶活動、讀書會、簡報課的身影。但再多的文字紀錄,都比不上自己親身體驗一遭。

跨界活動的講課,也只能表現他一部分的才華,但已經讓人知道他處理「演講奧客」的功力。

本日的課程,從簡報上舉例子向同學說明哪些手法,可以讓演講生動,更重要的是,他也把這些手法就融入在課程活動中:破冰、小組競賽、積分搶答、文字紀錄、畫圖...等,同樣的手法不是沒體驗過,但是斯棓醫師用得更加純熟,更加讓人舒服,而且一點壓迫感都沒有。(有些人一直帶活動的方式是會讓人壓力很大的。)




最後,他用自身的經驗,鼓勵大家:沒有舞台,就自己創造舞台。

新思惟國際創造了這個舞台,讓參與的人從這個舞台磨練出去,更有機會發光發熱。


演講大賽 ,爽到發抖





本次課程的最大亮點,就是三分鐘演講。三分鐘演講很難,難在那麼短的時間,要能夠抓住亮點,還得撼動人心。賽前兩週,又得知自己是第一個上場的「頭香」,那種壓力真的要逼死人了。

賽前準備,本來想將比較硬的題目,跟大家都能理解的運動串在一起。但是,改著改著,把比較硬的開頭改掉了,卻也搶了後段的風采,變得有點頭重腳輕了。

這裏還是要謝謝斯棓醫師跟蔡校長給我的建議,加上同學的回饋,讓我可以知道自己哪裡做到了,哪裏不足。此外,觀察27個同學精湛的演出,也真的讓我打開了視野。給他們意見的同時,我也從一開始不太會寫評論,進步到最後還可以補上幾張手繪圖...XD 

正視自己的缺點,持續改進,這也是我來上這堂課的目的。


最恐怖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後來自己冷靜地思考之後,才赫然發現,自己雖然也練了不少次,但是其實都是在「改投影片」,真正站在聽眾面前的練習,幾乎等於零。真正上場的時候,還是不敢正視觀眾的眼睛,講話也一直抖,哈,想起來其實還蠻丟臉。很多時候,你知道要做什麼準備,但是沒有落實,還是沒有用。但是人家就是可以把這些事情落實,這就是強者為何是強者的原因。

後來看了戴大為醫師夫妻檔苦練二、三十次的心得,自己還真是覺得慚愧,也難怪人家會得到演講王大獎。

關於評論王,我自己耍了點小心機。因為自己實在太看好戴大為會得演講王,我猜想校長不會讓獎項落在同一個人身上,雖然他寫的也很好,我還是沒拿他寫的去上傳。(揣摩評審的心意,這是從別堂新思惟的課學來的...XD)




參加新思惟,結交新朋友





本日另外一個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戴大為醫師跟何佳蓉醫師。和戴醫師本來就認識,和他們夫妻倆一日相處後,讓我們的友誼更進一步。夫妻倆雙劍合壁,一起來約會,沒有留下遺憾,同進同出更是讓人感動。下次我也要帶老婆一起來上課,一同成長。


課程之後 ,身體力行


課堂上學得了很多方法,但是沒有實地運用都只是紙上談兵。我是屬於反應慢的那一型,沒辦法一次全盤到位,我只能要求自己,一次比一次改善進步。

我也決定要去多多爭取自己的舞台,以戰養戰,讓自己持續進化,希望有天也能夠發光發熱。


後記


課後需要繳交一份作業,就是三分鐘演講的影片。只是自己一連幾天的值班跟開刀,實在是沒力氣錄了。但是想到「堅持」這件事,還是在值班開完刀之後,硬是一個人在會議室對著螢幕跟錄影機錄到深夜兩點把它完成。

(只是錄完之後也沒力氣將桌椅跟燈光復原了,在此要對隔天開會的學弟說聲抱歉....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