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三分鐘講稿

作者:郭亮增





大家好,我是郭亮增。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人生馬拉松-42.195的故事。

為了挑戰自己,半年前,我開始練習跑步,練習三個月後,參加了第一場比賽。跑步的過程,其實是有點無聊的,因為要重複同樣的動作,維持好幾個小時。

在這過程中,如果被別人超過,很自然地就會想要再超回來,特別是以下兩種人。一種是正妹,當你看她從身旁超過,你自然會努力趕上,再多看她幾眼也好。另外一種則是,毫不起眼的阿桑,被她超過,你一定會很不服氣。我好歹也是熱血男兒,怎麼可以丟臉呢?不過這種憤慨,也只能多撐10秒,最後你只能眼睜睜的看她離你越來越遠。當天,我就是被畫面這位媽媽海放.....

完賽的時候,剛好分別遇到畫面中的兩位主角,為了讓自己更進步,我決定向他們請教馬拉松的經驗。你們覺得,我會向誰請教呢? (@#!@#$,我那麼害羞,當然是跟前輩請教囉!!)

和前輩聊天的過程中,我領悟到其實成功的三個重點:就是目標,策略,堅持。


目標


第一是目標。要跑全馬,還是五公里快樂體驗組,自己決定。然後,根據目標,準備好自己。前輩每個禮拜跑三天,連跑20年,我只跑三個月,當然是被海放的份。


策略


第二是策略。目標不同,策略不同。如果是要跑短跑,就應該使盡吃奶力氣往前衝,如果是跑馬拉松,一開始就全速前進,只會提早氣力放盡,甚至無法完賽。特別是初次參加比賽,受現場氣氛感染,這是很容易發生的錯誤。


堅持


最重要的是堅持。有太多理由可以讓我們沒辦法順利完賽。天氣,體力,疼痛。就算一開始很順利,越跑速度越慢,腳步越來越沈重。遇到撞牆期,全身酸痛,痛不欲生,簡直是生不如死。

然後呢?難道你就放棄了嗎

這時候,需要適度的調適和補給,就算用走的也沒關係,一旦度過這個困難,堅持到底,成功就在眼前。

最後做個總結,你想要成功嗎?
你必須先選定目標,準備好自己。訂定策略,最後是堅持到底,成功自然到來,


謝謝大家。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晨間隨筆:我該去念研究所嗎?

作者:郭亮增



緣起:看到網路新聞:「博士念七年終於畢業,他想撕掉證書大罵。」,再想到自己近兩、三個月來內心的角力,心中有感,分享給大家。


結論


  1. 學歷不等於能力,能力遠重要於學歷。
  2. 確定學習目的,選擇適合策略。
  3. 考慮機會成本。
  4. 勇敢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


我該不該去唸研究所?


這個問題應該換角度看。

「學校對你來說意義是什麼?」
「你進學校唸書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會不同。而且會因為年紀及外在環境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的身份是學生,那請乖乖唸書,只是讀書之餘,更要尋找自己的興趣。)

所以我們把命題假設更縮小一點。
我有穩定的工作,但是單位希望我去唸書,我應該再去學校唸書呢?」或是「我已經有一定的學歷,找工作也不難,但聽說博碩士起薪比較好,我應不應該繼續唸書呢?」


應該為了學位而唸?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清楚,但是又有多少人肯真實的面對。

學位還是有好處:走路有風,說話大聲,研究計劃比較好申請。只是,優勢會一直存在?比較好找工作?還是讓你的病人比較多?

在台灣,博碩士真的有夠多。街上招牌掉下來,砸到的博碩士搞不好比大學生還多。教職也是,越來越難申請,價值呢?對醫院的意義應該遠大於對你的意義。(謎之聲:評鑑跟RRC還是看教職啊!)

有人說:「我就是覺得有著博碩士頭銜很屌啊!」那就去唸吧...XD
(小魯之前也是這樣的想法...)


學歷=學力?學歷=能力?


這個問題答案也很清楚。而且現在的社會,能力的價值遠遠大於學歷。

猶記得在面試研究所的時候,某教授問說為什麼我不先唸碩士班?
(她可能是覺得我的底子不夠深,應該從碩士班先唸起。)

但是我那時候沒有說的是,我不認為我的能力會輸碩士班畢業的學生,況且,我大學唸了七年,臨床做了七年,會的東西絕對比一般碩士生多。臨床跟醫學知識更是我最大的本錢,更不用說還在新思惟會了很多雕蟲小技。(這裡這裡

「學歷至上是舊時代的思惟、培養自己的本事才是王道。」


有目的學習,保持熱情。學校能提供學習的氛圍


學校還是有好處的。學校能提供有系統、整理好的知識,更提供一個學習的環境。你進入這個氛圍中,就會開始學習。教授、研究資源、乃至同學,都是學校能提供的。

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你學習的目的。

在一次謝文憲憲哥的講座中,我有機會請教他對於回學校唸EMBA的想法。

他說:「學習要有目的,看書是最經濟有效的學習方式 ; 學校則是提供了環境,就像你今天來聽演講一樣,你看到前後左右的同學都很專心,認真地融入,你自然就會融入那個環境中,我就是需要這樣的環境。」


「先有目標,才有策略 ; 沒有目標,沒有策略 ; 目標不同,策略不同。」
~ 謝文憲


再強調一次:「學習是有目的。」

先認清自己的目的,再選擇適合的學習模式。更要有熱情,才能持久。


考慮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需要考慮的另一件事。

簡單的說,你因為去唸書而犧牲的東西,就是你的機會成本。以我自己來說,家人相處時光朋友聚會病人照護品質,時間不足無法鑽研新的技術,甚至是影響到既有的研究,都是唸書的機會成本。

去唸研究所一定會有收穫,只是這個收穫值不值得你用這些機會成本去交換?這個我沒有辦法給答案,每個人必須自己去衡量。

唸博士班要多久,五年?七年?還是更久? 你準備好將這個時間成本花在學校了嗎?


跟家人及朋友聊聊


做決定前,先跟家人聊聊,畢竟她們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也是被你的決定影響最大的。

強者我同學完全沒有要不要唸的困擾,因為他老婆直接打他槍。
「不行!孩子太小!你去唸書,誰來帶小孩?」


我比較幸運,太太對這件事是持開放態度。
在決定要不要去學校報到前,我和太座坐了下來。她請我列出唸研究所的優點和缺點,然後再分析給我聽,最後讓我自己做了決定。這樣雙向溝通之後再做決定的過程很好,事後我們還去吃大餐慶祝。(絕對不是因為做了令她滿意的決定。)

當然,和朋友聊聊也是一種方法。再次感謝 David Tai佳瑋學長,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我解惑,讓我打開心中的結啊!


做出自己心中的選擇


看到這邊,可能會被搞得更混。但是,你自己必須為你的人生做出選擇。

你的中心價值在哪裡?你要過的是怎樣的人生?


「捨不得,是人生最大的敵人。」 
~ 謝文憲

「千萬不要只是覺得「別人說有學位教職比較好」,所以花上五年十年的時間。」
~蔡依橙


阿德勒心理學告訴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的走下去吧。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舞台上的簡報驚艷,舞台下的視野磨練。

作者:嘉義長庚 骨科 郭亮增 醫師
寫於2015/01/10 新思惟國際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SAVD_20150110-516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上新思惟的課


這一堂課,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堂新思惟的課。簡報對於每個醫師來說,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三天一小報,五天一大報,說簡報是新時代醫師必備的基本功也不為過。自己本身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對於上台報告這件事情一直有著恐懼(謎之聲:這樣應該去報別堂課吧?)當住院醫師後,雖然自覺得簡報做得還不錯,但是仍有所不滿意,一直想要再更精進簡報的功力。

之前已經上過《科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這次從報名開始,一直到上課前,就一直在思考著,到底兩堂課有甚麼差別,對我個人到底有甚麼影響。當然也去參考了強者我同學「王冠欽」的意見。在新思惟網站上瀏覽過去上課的紀錄時,除了驚訝上課後的高滿意度,還看到了另外一個強者我同學「林記賢」的作品:「人類記憶的行李箱很小」。當下就覺得,我一定要來上這堂課,收穫一定很大。


舞台上的簡報驚艷,舞台下的視野磨練。


過去覺得,簡報就是要報得清楚,讓聽眾聽得清楚。但往往做出來的結果,都只是讓自己看得清楚,聽眾很努力但還是不太清楚你在報甚麼。上了這堂課後,才知道「清楚」只是極小的要件,更重要的是要吸引聽眾的興趣,讓他們享受你的表演。

如果說,雙蔡的科學簡報與電子壁報課程是入世的翹楚;勳哥的視覺設計就如同「食神裡中華廚藝學院」般,基本內功的修練,對於簡報這門武藝更形重要。勳哥也示範了甚麼是神人級的簡報,那短短的幾分鐘,真是讓人嘆為觀止。真是錯過一秒都會流淚啊!

互動實作時間,多虧助教蘇公的指導,回答了我的問題,讓我能在最後的比賽,幸運地脫穎而出,得到夢寐以求的大獎。獎品很好,但是設計精美的獎狀才是最讓人感動的!我終於可以不用靠運氣得到獎品了。


和新思惟一起堅持走對的路


最後還是要謝謝新思惟團隊,你們的存在,讓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醫師,找到了努力的目標與方向,也讓我們更能堅持地向對的路邁進,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半年後再翻出來看,想到勳哥即將休息,真是慶幸有上到這堂課。

做好簡報,打造科學職人生涯

作者:郭亮增 醫師
寫於2014/08/24 新思惟科學簡報電子壁報工作坊


15_innovarad_Kuo LT_1015


緣起


大半年前的某天(後來確認是快一年前了),偶然從大學同學 facebook 的連結中,發現了「新思惟國際」,點進去一看,發現一些小班工作坊評價都很不錯,而且收費還不便宜。

這時候自己心裡就想:「看看還有沒有名額,有的話也來上一下。」點進去一看「《科學簡報與電子壁報》…額滿」、「《健保資料庫》…額滿」、「《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額滿」…X的哩!近三個月內的活動「全部都額滿了!!」。


冒著風險也要報名


天啊!怎麼這麼搶手!這樣的一個開端,更加重了我的好奇心,下定決心一定要看看,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秘密組織,怎麼那麼有魅力,二話不說,馬上在網站上設定了追蹤訂閱。

某日開刀日,剛結束第一台刀,想說來收收信好了。赫然發現,信箱有一封新思惟國際的信:「《科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開放報名了」。和同學討論了一下,二話不說,冒著被老闆白眼的風險(下一台刀已經開始麻醉了),馬上跑去匯款,也回寄了報名資料。

等到第二台刀結束後,打開手機,收到了報名成功的信件,再進去網站,果然已經出現「額滿」的訊息。除了開心以外,還是不禁讚嘆:「新思惟國際還是那麼搶手!!」


態度決定一切


由於調課的關係,前一天也來到尼采廳,上了《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當時被兩位講者震撼了一整天。所以當日走進會場,什麼都覺得很熟悉。唯一不同的是,自己很自動的往前面坐(前一天坐第六排),因為想更清楚地瞻仰講者的風采。

當天上課的內容依舊精采。蔡校長示範了如何得到 Best Young Presenter Award 的簡報風格與講演風範,並清楚簡要的教學員們怎樣做出好的科學簡報。連字體、大小、配色,全都直接講了。這對於我這種自認為沒啥藝術天份的人,實在是收穫良多。

屢獲大獎的欣宇醫師,示範的則是另外一種不同的風格。e-Poster的製作要點,以及如何製作出和聽眾對話的簡報,這和前一天上課,昭慶醫師提到的如何凸顯科學論文的要點,並和 Reviewer 對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舉 TED 的例子,讓我們知道好的 Presentation是如何進行的。更重要的是,她鼓勵了我,其實內向的個性,也可以做好一個演講的!

最後,蔡校長提供了個人的成功經驗為例。有些人覺得,科學簡報與電子壁報是小事情(雕蟲小技),但校長就是把這些小事情做到好與完美,才一步步地走向成功。這也是告訴我們:「態度決定一切!」,「把握好每個機會,就會邁向成功!」。


幸運之神降臨


最重要的是,欣宇醫師的幸運之手抽中了我,讓我贏得了簡報器。雖然有點汗顏不是因為作品而得獎的,但心情還是非常開心的。(編按:再次恭喜!)甚至這份幸運還繼續延續到了坐高鐵呢(首次坐到了快退役的老皮列車)!

新思惟國際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團隊,期待再相會!!

如何避免中暑?

作者:郭亮增醫師




夏天到了,你想要怎麼度過呢?陽光沙灘比基尼?

可是今年的天氣真的好熱啊!!小心,還沒玩到就先中暑了。

六月,漫長的夏天才正要開始,一些中暑的新聞事件已經悄悄地出現。回想當兵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夏天操課,因為一旦出事,醫官就倒霉了。醫療處置不難,只是壓力很大,深怕一個不小心,就上了全國版面。今年新版的骨科聖經特別針對熱傷害的部分有所著墨,在這邊分享給大家。


熱中暑 vs. 熱衰竭





熱傷害是因為高溫使得身體喪失體溫調節的功能,可以分兩種。
熱衰竭症狀比較輕微,熱中暑比較嚴重,可以致死。



怎麼預防中暑之避暑十誡


  1. 多攝取水分(不含酒精)。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2. 如果因為特殊情況限制水分攝取,那請詢問醫生天熱時可以喝多少。 
  3. 不喝含有酒精或是大量糖分的飲料-越喝越脫水。 
  4. 避免喝很冰的飲料,它會讓你胃抽筋。 
  5. 待在室內,有空調最好,待幾個小時也可以。(賣場、圖書館、公共場所) 
  6. 電風扇可以幫忙降溫,但是氣溫超過33°C幫忙就有限。
  7. 氣溫超過33°C時,沖個冷水澡,或是到有空調的地方都可以幫忙降溫。  
  8. 穿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
  9. 不要待在在密閉、停止的車上。(會熱死
  10. 關注高危險群,時時探視(至少一天兩次):
  1. 嬰兒跟小朋友。 
  2. 65歲以上的長者。
  3. 精神狀態有問題的人。
  4. 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人。

為什麼老人比較容易中暑?


和年輕人相比,小孩子和老人更容易中暑。小孩不用說,老人則是因為相對體弱、多病,加上常有使用一些藥物。這些原因都使得他們身體對於溫度的調節比年輕人來得差,自然就容易中暑。



如果鄰居或親戚是老人你能做什麼?


鄉下地區多獨居老人,這時候你可以
  • 常常去看他們有無發生中暑的症狀。(至少一天兩次)
  • 鼓勵他們多喝水,不管有沒有劇烈活動。(老人都不愛喝水的...XD)
  • 行動不便的老人,儘量讓他們待在有空調的地方。


如果一定要外出怎麼辦?


醫生啊,我沒有去種田就沒飯吃了,怎麼辦?
  • 儘量在清晨或是傍晚出門。
  • 減少戶外運動。如果一定要運動,每小時至少喝2-4杯水。
  • 運動飲料可以補充流失的鹽份和礦物質。(如果不能吃太鹹,請先問過醫生再喝。)
  • 多在陰涼處下休息。 
  • 戴帽子或是使用防曬乳。


發現有人疑似中暑怎麼辦?




  • 移至陰涼處。 
  • 迅速降溫:浸水桶、淋浴、噴水、海綿沾水、吹電風扇 
  • 監測體溫,直到體溫降到38°C以下。
  • 不要給含酒精的影料。
  • 儘速送醫。
希望大家可以平安渡過這個炎熱的夏天!!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年輕醫師的研究活路: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作者:郭亮增醫師 (Liang-Tseng Kuo, MD)



結論


  1. Dry lab 研究進入成本低,是年輕醫師研究世代的機會。
  2. 系統性回顧提供臨床問題迅速解答的機會。
  3. Meta-analysis的價值建立於高品質系統性文獻回顧的基礎上。
  4. 文獻搜尋、評讀技巧是寫作SR所需必備的能力。


現況


對新世代的醫師來說,研究是被要求的不可或缺的。可是,平常工作那麼忙,開刀、照顧病人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有時間來整理資料、撰寫論文,更不用說還要進實驗室,和米奇培養感情了。

然而,不管是臨床病人資料,還是實驗成果,雖然是「你」花了時間和精神操作整理,但那畢竟不是你的,正所謂出錢的是老大,資源都是老闆教授的,所以你的一舉一動都得看大老臉色,仰人鼻息。運氣好,讓你掛上第一作者 ; 運氣不好,為人作嫁也是剛好而已,因為你就是沒有資源

難道年輕人,真的就只能被剝削了嗎?其實你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Dry lab。

Dry lab 顧名思義,就是不用把自己弄濕,那要怎麼抓到你要的大魚呢?沒錯,就是靠電腦。隨著電腦網路世代的發達,資料分析科學日益興盛。大量資訊的出現,就產生了新的研究型態:一則是資料庫分析,另一則就是今天要說的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 SR)。(什麼?你說還有meta-analysis,我認為那只是SR研究的一部分,只是大家後來都把前面的重要性忽略了。)


必也正名乎


開始討論科學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定義。先定義兩個名詞:Systematic review 和Meta-analysis

1. 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將各文獻的資料做統合,呈現結果。
2. 系統性回顧,英文是Systematic review, 不是Systemic review(這是很容易犯的錯,也是當年我的老師糾正我的第一件事),簡稱SR。從字面上來看,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的意思:「有規律、有方法、有系統的(Systematic)來搜尋回顧(Review)文獻。」


資訊爆炸的時代更需要 Systematic review




從1960年代開始的每週一篇隨機分配試驗文章,到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超過百篇隨機分配文章發表,文獻發表的速度遠遠超過一般人閱讀的速度。而且更令人困擾的,針對同一問題的文獻,偏偏還會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往往花了一堆時間,你還是無法找到答案。

那要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獲取相關議題的解答呢?於是乎,就有學者想出了統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再搭配系統性回顧,跟文獻評讀,針對特定議題,做出解答。這也就構成了現今實證醫學的雛形。

讓讀者能短時間獲取高品質的醫學知識,這就是撰寫SR的目的及用意。


SR和一般的Review有何不同?


SR用一定的規則、方法,有系統性的去搜尋文獻(多資料庫、不分文獻語言、未發表資料)。之後挑選適合的文獻,對其進行研究方法的評讀、品質的檢視。由於SR在文獻選取及文獻評讀均需要兩個以上的作者,所以可以減少誤差的產生。

Review通常是由單一作者,綜合個人經驗及文獻,針對特定主題做的回顧。由於單一作者的因素,選取文獻較不易客觀,容易產生誤差,結論可信度容易打折扣。

Meta-analysis是SR進行的最後一步。如果文獻的品質符合要求,而各文獻之研究組成、資料結果、單位沒有太大差異的話(異質性低),才會進行meta-analysis,做最後的分析。打個比方來說,五個不同品種的柳丁可以做統合分析,但如果是三顆蘋果和兩顆柳丁,你如果硬是要將他們合在一起的話,那可能就會怪怪的。




我聽說不一定可以做 Meta-analysis, 是真的嗎?


沒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SR的過程就是要把品質差,不適合的「老鼠屎」剔除,然後再由 Meta-analysis 萃取出精華。

所以如果SR做完發現異質性(Heterogeneity)相當高,有時候甚至不會考慮做meta-analysis,以免產生誤導的結果。只是現在的人卻反過來追求meta-analysis了。

SR之所以位在證據金字塔的最頂端,是因為它的研究方法固定且嚴謹。因為如果不嚴謹,所產生的meta-analysis的結果就不可信。所謂「garbage in, garbage out.」,就是這個道理。

從另外一件事情可以看到SR品質的重要性。執實證醫學界牛耳的 Cochrane Review有時會出現其他雜誌已經刊登過的題目,這是因為他們只相信自己做出來的SR的品質。Cochrane Collaboration 做出來的SR,絕對是遍尋人間可得的文獻(不分語言,不分形式,甚至連未發表的資料都要找到),進行嚴格的文獻評讀後,才產出的。因為唯有這樣,meta-analysis的結果才可信。

再強調一次,唯有確實的執行SR的研究方法,才能確保meta-analysis的結果可以相信。


我想寫SR, 我需要準備什麼?


想進行SR之前,你必須先準備幾個東西:
  1. 一台電腦,數顆硬碟。(隨時備份,以免心血付諸東流。)
  2. 文獻搜尋、文獻評讀的技巧。
  3. 建立自己的團隊。(多人工作,降低誤差。)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作者撰寫Cochrane Review的心得。往後會針對如何撰寫Cochrane系統性回顧的細節來跟大家分享,請大家拭目以待。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簡報之五力全開工作坊心得

作者:郭亮增




在經歷慘烈的連五天開刀的疲勞轟炸後,正常人只會想要在家舒舒服服的休息的時候,自己卻大老遠跑到台中上所謂的「簡報課」。難道,上完新思惟完整簡報課程之後,還有什麼課值得我學習的,上了之後又有什麼收穫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結論


  1. 簡報就像電影一樣,是需要劇本構思、分鏡場景、畫面設計及演出的。
  2. 五力以目標力、架構力為先頭,內容力、設計力、表達力為後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 沒有人是天生的上台者,練習是克服緊張的唯一武器。


緣起


我覺得這一切都要從強者推坑王我同學說起。

印象中,我這位大學同學是個靦腆的人,卻也蠻有自己的想法的,跟他混熟了之後相處起來也是滔滔不絕。大學課堂報告的時候,也總是喜歡賣弄著難笑的梗,總之,他絕對不是一個有舞台魅力的人。

可是最近我發現,自從跑去上了一堆不知名的課之後,他變了,變得瞬間進化了。好奇心使然,開始暗地追蹤他上了什麼課程,然後也開始跟進。

小花老師的簡報課,是他成長的一個足跡。現在,更是我成長的另一個足跡。


簡報五力


老師將簡報必要的條件,分成了五種東方神秘力量。




  1. 目標力:確認對象目標,目標對象,投其所「利」,擬定作戰策略。
  2. 結構力:針對目標對象,擬定簡報架構。發想、分類、排序、強調。(便利貼是個好方法)
  3. 內容力:重點內容的強化。設計亮點。利用對比、比喻、數據、體驗,讓目標聽眾進入你設計好的腳本中。
  4. 設計力:讓人看得清楚舒服。
  5. 表達力:劇本法。反覆練習是克服緊張的唯一辦法。

對我來說,上過新思惟簡報課程,成就了設計力的部分。聽過福哥的新書發表會,讓我知道目標力的重要。看過<上台的技術>,其實以上五力都有提到。小花老師提出這五力,將我腦海的知識,又再次提綱挈領的強化了一次。


特別來賓


一早到教室,就看到熟面孔,這不就是我來這邊的源頭之一嗎?沒錯,他就是王冠欽醫師。原來,他是來向大家示範怎麼做好一場簡報。(也是來為新思惟XTainan預演的) 他的講題是「旅行ABC」,內容向大家分享他去南美和南極的故事。
  • :Action (行動)
  • :Border (窠臼)
  • :Choice (選擇)
ABC是他去的國家,也是他這場旅行的起源與所得。

「有行動力,做出選擇,才能突破窠臼,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我覺得簡報很重要,對醫生來說更是,我想要變更強,所以在連續值班後,還是跑來上這個課,這就是人生啊!!


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是本日的另一個亮點。透過開始的小遊戲,自我介紹,讓各組組員彼此認識 ; 透過分組競賽,小組討論,努力爭取積分換獎品,讓大家更專心於課堂上,也讓大家凝聚在一起,成了好朋友。最後,靠著組長的英明領導,及小組員的通力合作,我們也得到了第一名,獲得獎品,結束這收穫滿滿的一天。



後記


隔天禮拜一,是大外科死亡病例討論會。當著眾多大老的面前,我用著新思惟的簡報法,再加上小花老師提醒的融入比喻和故事強調,順利的報完。雖然反應很兩極,但至少這是個好的開始。

6/28, 8/29, 9/19 我們再見。


RRC 必考:ACGME六大核心

作者:郭亮增




MIS+ 3P 秒記六大核心能力

壞死性筋膜炎:神仙見了也發愁

作者:郭亮增醫師




一個值班的六月午後,一通電話打破了辦公室的寧靜。

「骨科醫師嗎?!這邊是急診,現場有一個80歲女性,右上肢紅腫,疑似壞死性筋膜炎...」

聽到這種會診,讓昏昏欲睡的我瞬間醒了過來。打開電腦,看了一下病人的資料:發燒,白血球上升,CRP破百,在看了現場的照片後,心裡也不禁暗自咒罵:「X的!最近也太多了吧...怎麼又是這種case!」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我家的網路原住民

作者:郭亮增




今日搭電梯時,遇見ㄧ個坐在輪椅上的小病人,大大的眼睛眼巴巴的看著我。身為人父,很自然地想起家裡那兩個小鬼。

小孩可愛的時候很可愛,特別是睡覺的時候,就像天使一樣。吵起來的時候,可真是煩人。特別是老大,固執的摩羯座配上evil two,鬧起憋扭來,ㄧ哭二鬧三上吊,天王老子也要投降。

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小病人手上的i-PAD。

這個場景很熟悉,以前只要看到家長用平板、手機安撫哭鬧的孩子以換取片刻的寧靜,總是告訴自己,以後不可以讓這種事情發生。

雖然我不是眼科醫生,我也知道小朋友靈魂之窗發育還沒成熟,從小讓他們接觸3C產品的後果,一定會有很多後遺症,除了興旺了眼科及眼鏡行,更會限制他們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只是在我家,這件事情正在發生。

每天早上,大少爺一起床就會自己“自動”尋找媽媽的i-PAD或是手機來看影片。(不敢拿爸爸的,因為知道爸爸的是要辦公的。)如果被制止了,就會哭得歇斯底里,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虐待小孩。

一開始我用強迫的方式制止,可是卻引起更大的反抗,反而孩子想用的慾望更強,用的時間反而更長。後來只好跟他約法三章,限定使用時間,這樣才收到效果。電視看巧虎也是這樣,固定時間,固定時段。

套句蔡依橙校長的話,現在的孩子是「網路原住民」。(聽到下載了三個風箏,雖然是笑了出來,但是相信是有點苦澀的)

在陪小孩的過程,一起重溫童年,卻也要小心他們受到傷害。


關於限制孩子3C產品的使用,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課後心得

作者:郭亮增




結論


  1. 網路是年輕人的機會,把握它不然就是被其淹沒。
  2. 建立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
  3. 「知識,專業,社群。」:連結全世界。

緣起


參與了無數次的新思惟國際,這個課程是我考慮最多最久的一次。這絕對不是因為之前都是靠膝反射報名思考的點不是課程的內容跟品質,新思惟國際的品質和口碑早已不用我多說,相信諸位看官都懂。(沒上過的人,我只能說你們落伍了)

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說出來也不怕大家笑,還不就是那句老話:「人紅是非多,網路是非更多。」
(謎之聲:你這個盧蛇也想太多了.....XD)

Anyway,最後還是在校長、勳哥、及馬克杯的魔力下,參與了這場盛會。


網路新住民


「我們都是網路新住民」
- 蔡校長 -

從上大學開始,一下課就是掛在BBS和網路上,美其名是做作業,其實都是在玩遊戲和看影片。進化到現在網路吃到飽,智慧型手機不離身。

君不見公車上、門診外,每個人在停下來的時間,都是在滑手機,每個人都活在半真半虛擬的世界裡。

網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真是無遠弗屆。

校長和勳哥在課堂上舉了許多藉著網路成功的例子

「柯文哲 VS. 連勝文 」


「歡歡、九把刀、朱學恆」、「李紹榕學長 VS. 心外大老」(我真的記不得那個大老是誰,更不想查...XD

傳統上的競爭,這些人可能都很難成功,但是,這些人都掌握了網路,也取得了勝利。

沒錯,對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相對剝削的世代。網路,更是個不對稱的戰場。只是,這天平是向我們傾斜。要嘛你掌握它,要嘛你被它淹沒。


成就感爆炸的實作


新思惟幫學員們準備了最佳化的網誌模板,讓學員可以親手打造自己的網站。緊湊的課程絕對不輕鬆,但是完成後成就感真的爆表啊!

之後就是要督促自己 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

特別感謝兩位前輩兼助教:C.W Wang冠欽Snoopy同學 (這樣叫真不習慣),當然還有穿插其中的資訊長跟執行長,快速地抓到我提問的重點,解決我的疑惑。

兩位同學得獎大作真是厲害,一眼就抓到觀眾的眼光。自己要再多加油了....


真正含金的是.....


校長和勳哥這兩位網路巨人用半甲子加總的功力,分享自己因為網路而獲得的機會與成功,親身傳授如何經營網站及充實內容。

「如何連上全世界,也讓全世界和自己連結,更讓自己成為連結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教大家,如何面對藏在網路上的小白,酸民,和潛在的危機。
相信這也是為各位同學打了一劑強心劑和預防針。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Issac Newton -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 牛頓 -

這是新思惟課程的一貫風格,也是新思惟真正價值所在。


小插曲


課程結束後,照慣例跑去跟校長、勳哥及活動看板合照。被校長小念了一下 :「你也太低調了,要XXXXX, 都找不到你的照片。」

仔細回想一下,我自己是蠻少照相的,最近都是拍小孩比較多。要認真說的話,在新思惟的照片搞不好是最多,最 update,偏偏自己對之前活動的照片也都沒認真收集。

(登在網站的版本,請新思惟的小編幫忙補上合照吧....XD)

好啦,為了改善這個狀態,也為了充實簡報和網誌的照片,我決定也來衝校長和王冠欽推坑的 Sony RX 100 M3!各位朋友,下次見面沒看我帶的話,請努力督促我吧 !!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基本動作很重要

作者:郭亮增

上週是個忙碌的一週,除了例行性的工作外,還做了一些事。先是安排壓迫性骨折的家人來醫院做治療 ; 在研究所報到日前,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週末則是用新思惟充電和慢跑來畫下句點,最後在回家前在車站吃了洪瑞珍三明治。

這些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實都有它的意義。


運動


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我喜歡運動。以前是籃球,現在是慢跑。慢跑除了健康,更可以讓人思考,想事情。

至於籃球,以前比較常打,現在因為時間的關係剩下看比較多。時下正當NBA季後賽,也是各路人馬為了最後的總冠軍殺得火熱的時候。

今年的總冠軍賽很不一樣,由Stephen Curry 領軍的金州勇士 對上Lebron James 的騎士。

詹皇大家都很熟,身體素質運動天分都是犯規的爆表。因為太犯規了,所以我不太想討論他。(當年看到他出來,我只想到灌籃高手的阿牧...XD)

Stephen Curry,特色就是投籃快又準,運球技巧好,傳導組織棒。


今年是他的生涯年,除了帶領球隊拿到聯盟最多勝(67勝),也破了自己去年創下的單季三分球命中數紀錄。當然,他也幾乎囊括了今年可以拿的個人獎項:包括全明星賽的三分球大賽冠軍,票選人氣王,年度MVP,年度第一隊。

基本動作很重要


Curry 其實沒啥特別的,除了他老爸是NBA球員外,他身材跟運動天分在妖怪雲集的NBA裏不算太突出,只能說及格。(聽說他老兄一開始還沒被選上校隊,是他老爸去拜託才能當球隊替補。)

那他到底哪裡厲害,說穿了,他就是把一個控球後衛的基本動作 (投籃,運球,傳球),樣樣都練到比別人好,點技能點到滿出來。

身材不如人又怎樣,把自己的優點極大化一樣可以和這群體能妖怪競爭,他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達到別人眼中妖怪的境界。

這提供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也是蔡校長一直提到 差異化 的概念:要脫穎而出,先把自己的本分 (醫療,教學,研究) 做好。再來就是建立差異化,而且要極大化自己的優勢,才能成功。


簡單就是不簡單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洪瑞珍三明治。




第一次知道它是去年在中國醫藥大學上課的時候 (我承認我是阿宅XD),洪瑞松教授提及到他們晨會早餐都是發洪瑞珍三明治。教授還特別澄清自己跟他們絕對沒有任何關係。

後來有機會吃到,吃起來的感覺很妙,沒有第二句話,就是好吃而已。仔細看它的配料,麵包,沙拉,火腿,每個都很簡單,不複雜也不花俏。

很簡單,但是就是好吃。

這些東西都很簡單取得,但是你要做得那麼好吃就是不可能。

把簡單的東西做得最好,做到第一名,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最後


回到念研究所這件事,我並不排斥念研究所,也不排斥拿教職。但是經過和家人同事的多方思量 ,還有參考了蔡校長及多位新思惟校友的意見,現階段的我,還是比較適合專注在目前的臨床工作及研究方向。當然還要多陪陪小孩ㄡ.....

基本動作先做好,再往下一個階段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