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這樣打針才有效:談超音波導引注射

作者:骨科郭亮增醫師




門診很常需要打針


年節到了,門診病人比平常多了許多。不少是剛忙完大掃除的媽媽們。仔細問起來,都是因為過度使用造成肌肉拉傷、肌腱發炎來就醫。年近六十的阿嬌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來門診求診。為了快速減緩疼痛,過年能安心在家休息不用去醫院急診人擠人,阿嬌姨要求我幫她打針。

是的,這樣的場景大家並不陌生。除了從靜脈、皮下注射外(這些是漂亮的護理師打的),醫師有時候會使用局部藥物直接注射在病人患部,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相信有不少人有類似的經驗。

可是瑞凡啊,你真的確定藥物真的有打到該打的地方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連打針的醫師自己都不知道。


傳統定位準確度不穩定


傳統注射,是靠著醫師對人體解剖構造的了解,搭配醫師的手觸摸淺層的肌肉骨頭構造(有點像摸骨),確定部位後給予注射或抽吸。常見的肩、膝關節注射都是這樣的手法。當然,「痛哪裡就打哪裡」更是最簡單而不變的金律。當然有時候,免不了會誤傷一些重要的構造,例如血管、軟骨。但幸好這些傷害通常都蠻微小的。那有沒有辦法能夠事先知道重要的構造而避開他們呢?超音波是個不錯的工具。


超音波導引注射準確又安全


超音波對於肌肉、血管、神經等軟組織都有不錯的診斷力。近來因超音波技術的進步,除了影像越來越清晰外,機器也越做越輕便。許多骨科、疼痛科、復健科醫師也藉著使用超音波定位,來輔助注射治療。除了提高準確性,也能避開危險的構造,提升安全性。從本來就不難的關節腔、肌腱注射,到很難的神經,都可以靠著超音波,看到打,打到哪!

那到底真的有沒有那麼厲害啊?醫師說很準,病人說沒效,那也是白搭啊!


肩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


以肩關節為例,2015年英國運動醫學會官方期刊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就登了一篇關於超音波導引注射使用在肩關節的論文,主要比較超音波導引注射跟傳統注射方式的準確性跟有效性。文獻總共收錄了四個大體研究(300個肩部大體,兩組各150個肩膀)以及九個臨床試驗,共514個病人(259個超音波組;255傳統注射組)。

準確性

超音波導引注射在每個部位都有八、九成的準確度,和傳統注射方式比較更是大勝(除了肩峰下腔外)


(original figure from http://www.kaliper.com.au/shoulder-anatomy.html)


止痛及肩功能

和傳統注射組相比,超音波導引注射組在肩峰下腔及二頭肌腱,都有比較好的止痛效果。病人接受超音波注射後六週的肩膀功能,也會比傳統注射組好。

結論

超音波導引注射,在所有肩關節部位,除了肩峰下腔(subacromial space)以外,都比傳統的注射方式來得準確。而超音波導引注射也有更好的止痛效果,病人接受注射之後的肩功能也比傳統注射組來得


其他關節


其他關節的表現也是如此,不管是很深很難打的髖關節、很好打的膝關節,不管治療是注射或是抽水,超音波導引都比傳統的方式來得準確又有效!更重要的是,做熟了之後,處理的時間也沒有比傳統方式久喔!


結論


幫阿嬌姨做完超音波,確定是肌腱發炎後;在超音波導引下,幫她做了局部的注射。最後,她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了診間!

建議以後大家如果有需求,可以尋求有相關治療技術的醫師協助喔!